《小王子》剧照股配所。
提起非洲的诗意,我们会想起《小王子》里绵延起伏的沙漠,其中藏着心中的泉眼与玫瑰……非洲诗人笔下的童诗也是如此,正如本文作者闫超华所说:“这些童诗带着非洲大陆浓烈、独特的光泽,有时,物质的匮乏需要想象来弥补,一个口香糖都成了粘住孩子心灵的魔法,它们太美味了,以至于诗人吃了五十五颗……”
撰文 | 闫超华
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,“小王子”第一次在地球出现就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。“请你……给我画一只绵羊!”他说。也许孩子们可以给“小王子”“画一首星星诗”,比如美国诗人杰克·普鲁斯基(又译:普瑞拉特斯基)的这首诗:
《下雨下猪下面条》内文图。
《下雨下猪下面条》
作者:(美)杰克·普鲁斯基
绘者:(美)詹姆斯·史蒂文森
译者:陈小齐 刘晓晨
版本:广东人民出版社|乐府文化
2024年4月
然后告诉他那只绵羊就在这首诗里,他一定会非常开心,接着他会告诉你:“没有想象力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……”当然,他也会假装什么都看不见,然后生气地离开了……
我要生起气来
作者:(捷克)韦·奈兹瓦尔
翻译:韦苇
我要生起气来,
就一个人到非洲去。
我有一具木马,
我骑着它远远地跑掉。
在非洲,饿了我就吃橙子。
妈妈、爸爸、奶奶、姥姥,
我一个也不想念。
要是我心里不好受,
我也不会哭,不会伤心。
非洲有许多蝴蝶,
它们每天高高兴兴的,
它们会飞到我头上来,
给我讲各种各样的故事
那声音像梦,轻轻的。
《世界童诗三百首》
作者:韦苇 选译
译者:韦苇
版本: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
2022年7月
一个孩子生气的时候想骑着自己的木马到非洲去,并将所有的亲人都抛之脑后。虽然,这只是他们可爱的幻想,但一切又是如此的真实,一个孩子的心性像蝴蝶一样纯真,也许他到了非洲的乌干达?因为那里有个女孩在等着他:
当孩子们敢于做梦——
作者:(乌干达)恩森吉娃
翻译:胡若羽
我是雨中的湿气
是汽车的发动机
是狮子的咆哮
是太阳的光芒
我是蛋糕里的酵母
是星星中的钻石
是豆子里的蛋白质
是花园里的玫瑰
我是巧克力里的焦糖
是沙发上的垫子
是飞机的变速器
是滑板上的乐趣
我是一个女孩
我是一个男孩
你是谁?
亲爱的读者,当你“敢于做梦”,语言就是花朵,心灵就是果实。你就可以像诗人恩森吉娃那样,化身为任何你想象中的事物,比如:湿气、发动机、狮子吼、钻石、玫瑰……在这里,你读到的每个意象都会把你的心灵染色。
《小王子》剧照。
“当孩子敢于做梦”,就是未知与奇遇的开始,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,它不是目的,而是过程。直到最后,诗人说:“我是一个女孩/我是一个男孩/你是谁?”看吧,无论在想象中变换什么事物,最终都会回到生命的本真——“你是谁?”这意味着在诗歌的国度里,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对象,并创造一个充满奇妙的新世界。对此,泰戈尔在《飞鸟集》中也发出类似的疑问:“我们,萧萧的树叶,都有声响回答那暴风雨,但你是谁,那样地沉默着?”“我不过是一朵花。”(郑振铎译)。
每个孩子内心都运转着一个宇宙,“我是……”即“我存在……”这是一个儿童式的哲学疑问,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:“哲学起源于疑问和困惑。”一个孩子一旦发现自己多重的身份,他生命的愿望就会在无尽的疑惑中获得创造。至于他们是什么也许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在角色的扮演中获得的乐趣:
我是谁
作者:(苏联)尼卡·图尔宾娜
翻译:晴朗李寒
我用谁的眼睛观看世界?
朋友的?亲人的?动物的?树木的?小鸟的?
我用谁的嘴唇捕捉露水,
当它从落叶上滑落小桥?
我用谁的双臂拥抱世界,
它是如此孤立无援,容易破碎?
我把自己的声音丢失在
森林、田野、大雨、暴雪、深夜的声音里……
那么我到底是谁?
在哪里我可以找到自己?
我该怎样回答这大自然的一切声音?
在童诗中,世界如同幻象,无数个碎片的“我”最终拼接成一个完整的“我”,“我”一直在生长。于是当我们发出“你是谁?”的疑惑时,其实也在询问自我“我是谁?”世间万物与“我”有什么关系?对此,诗人图尔宾娜的每一个疑问都是为了指向——“在哪里我可以找到自己?”没有答案,也没有途径,只有无尽的思绪的航行。这让我想起美国哲学家雷斯·皮·马修斯在《哲学与幼童》中提到的一个孩子的问题:
约翰(6岁)正仔细地在思考这个事实,除书本、玩具、衣服之外,他有两条手臂,两条腿和一个脑袋。这些都称之为他的玩具,他的手臂股配所,他的脑袋等,他问道:“哪一部分的我,算是真正的我?”(陈国容译)。
《哲学与幼童》
作者:(美)加雷斯·B·马修斯
译者:陈国容 译 蒋永宜 校译
版本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2015年10月
我真的是“我”吗?诗中的“我”与社会中的“我”真的是同一个我吗?正如聂鲁达在《疑问集·33》的发问:“我是不是在他们遗失我的地方/终于找到了自己?”(陈黎,张芬龄译)。对此,也许诗人谷川俊太郎会说些什么:
我
作者:(日)谷川俊太郎
翻译:田原
我以快递挂号信的形式到来
从未来的某一天
我的眼睛变成宝石
我的嘴变成玫瑰花瓣
打开蓝天之门
含着星星的碎片
大人哭时,我笑
把整个自己交给女孩
用手掌掬起太平洋
教鲸鱼算数
谁也阻止不了
我在梦中的迷路
《谷川的诗》
作者:(日)谷川俊太郎
译者:田原
版本: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|时代华语国际
2021年5月
谷川俊太郎告诉我们“我”的存在的方式:宝石眼睛、花瓣嘴唇、鲸鱼算数、梦中迷路……“我”不再是那个最初的“我”了,正如“你”读完这首诗以后也不是原来的“你”了,因为你获得了重新对自我的审视和思考。当然,还有心灵的诗意,生命的游戏:
唔唔唔
作者:(乌干达)恩森吉娃
翻译:胡若羽
这是声音的名字
当魔法击中地面
当我不再是一个孩子
当婴孩掀开被子
唔唔唔
这是掘土的把戏
当我和命运相合
一举一动宛如纯洁的鸽子
生活就是和平、幸福和爱
也许它只是噪音
积木、石头和玩具
也许它是一个女孩
舌头里卷着的口香糖
我相信不止这些
就像是一个从来没有售空过物品的商店
还有食物,糖果饮料
和一个思考的孩子
唔唔唔
不是
男孩子们的喧闹声
是女孩们在骑自行车
是脸书获得的百万个赞
“唔唔唔”来自积木、石头、玩具、口香糖以及骑自行车的“声音的游戏”,听觉的魔法在进入我们的耳朵,如同美丽的童话一般。这是女孩之间的秘密的声音,诗的结尾已经有所暗示:“唔唔唔/不是/男孩子们的喧闹声。”当“唔唔唔”将一首诗联结起来的时候,女孩们对生活的期望也有了光芒——和平、幸福和爱。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梦里成长,没错,只有当你的梦想美丽的时候,你的世界才是美丽的。
《小王子》剧照。
恩森吉娃,乌干达的小说家和儿童文学作家,父亲是一名外交官,她的童年是在英国度过的,她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诗歌和写作,曾为乌干达女性设立了第一个诗歌奖项,如今这个诗歌平台已经覆盖了整个非洲,男性和女性诗人都可参与。
乌干达作为非洲东部一个小国,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。虽然那里土地贫瘠,经济落后,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对梦想的追寻。正如诗人蓝蓝在《乌干达童诗小辑》一文中所说:“物质生活的缺乏,更让那里的孩子们充满了对世界无穷的幻想,非洲大陆特有的自然环境也滋养和丰富着孩子们的心灵。”人类和动物在这片土地上呈现着生生不息的原始力量:
来吧!让我们滑吧!
作者:(乌干达)瓦尼阿穆
翻译:胡若羽
在缓坡上
靠近大河的地方
我没系扣子的衬衫如双翅振翼
向这边,向那边
在微风里
当我的双手在空中飞舞
当我从湿润的土壤上滑下来
一整天我赤着脚,兴奋,饥饿,口渴
但是朋友,
我真的很享受这一切!
嘿!你!
来吧!让我们滑吧!
是的!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乡村间的嬉戏吧!
渴望身后生出翅膀是每个孩子的愿望吧!如同毛毛虫的蜕变,被飞翔深深吸引。这时,没系扣子的衬衫在风中就是飞翔的羽翼,在乡间游戏的驱动下,从缓坡冲下去……词语像一个个眼睛,我们在诗中目睹了这一切,那些“野孩子”跑来跑去的画面不断勾勒诗的轮廓、光影、色彩,仿佛我们也加入了他们游戏的行列。这是乌干达孩子生活的一部分:
生活五味杂陈
作者:(乌干达)恩森吉娃
翻译:胡若羽
妈妈说,
不要嚼口香糖。
但是当所有人都睡着的时候,
我溜进了厨房
偷了一些口香糖。
我放进嘴里一颗糖,
嗯——它是草莓味的,
另一颗是葡萄味的。
我吃呀吃呀
一直吃了五十五颗,
然后回到床上。
有一个又圆又大的人从窗户里
跳进我的房间,
他有绿色的头发和黄色的脚,
“我是来惩罚淘气鬼的!”
“妈妈!”
我尖叫起来
突然从梦中惊醒。
这些童诗带着非洲大陆浓烈的独特的光泽,有时,物质的缺乏需要想象来弥补,一个口香糖都成了粘住孩子心灵的魔法,它们太美味了,以至于诗人吃了五十五颗。而这时,梦中一个怪物出现了,它是来惩罚那些贪吃淘气鬼的,直到诗人尖叫着被吓醒。这种对儿童心理的描绘是如此的真实,没有孩子可以抵挡美食的诱惑吧,哪怕会因此受到责罚。这让我想起金子美铃的一首诗:
点心
作者:(日)金子美玲
翻译:田原
故意把弟弟的两块点心
藏起来一块
想着是不是吃掉呢
就把弟弟的一块点心
吃了
如果妈妈问起这两块点心
该怎么办呀
剩下的一块点心
拿起来放下,放下再拿起来
弟弟还是不回来
我把剩下的一块
也吃了
苦涩的点心
难过的点心
《金子美铃全集》
作者:(日)金子美铃
译者:田原
版本:雅众文化|中信出版社
2018年7月
诗人经过多次的心理斗争以后,还是将弟弟的那块点心吃了,接着她也难过后悔起来,点心也由甜蜜变成苦涩。语言涌动着,向读者讲述它的故事。可见,无论身处世界何地,孩子们心灵都是相通的,心是相互闪烁的星辰——那遥远而又亲近的光亮在一点点扩散,照耀乌干达的那些孩子的生活与自然:
永远的树
作者:(乌干达)莱兹比特·穆甘齐(10岁)
翻译:胡若羽
树,树,树
你是一个伟大的宝藏
有的矮,有的高,
但都是令人愉悦的事物。
人们出于或好或坏的原因砍伐树木
难道你们不知道这样会使动物们在四季受苦?
树是木材,树是燃料。
有些甚至为我们提供了食物。
当你砍掉一棵树的时候,请再种两棵。
一棵给你,一棵给我
树是上帝创造出来给予生命的礼物。
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未被提起的来源之一。
人们写关于树的书
不管他们想要什么只要他们愿意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爱树的缘故。
生活在乌干达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棵“永远的树”吧!无论经受什么样的打击,他们一直向上、向上,向着高处的明亮攀爬,而诗歌,就是他们最美的生命的礼物。
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。撰文:闫超华;编辑:王铭博;校对:卢茜。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,欢迎转发至朋友圈。
—
新京报小童书视频号
—往期内容
《爱书妈妈的暑假自救》
《暑假阅读书单》
《关于安徒生和今天的童话》
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
大家记得将「新京报小童书」设置为星标 股配所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